中耳手術:恢復聽力的另一種選擇

弱聽治療,聽力受損,聽障

一、中耳手術的種類與適用情況

1. 鼓室成形術:修補耳膜穿孔

鼓室成形術是一種常見的中耳手術,主要用於修補耳膜穿孔。耳膜穿孔可能由感染、外傷或慢性中耳炎引起,導致甚至。手術原理是通過修復耳膜,恢復其傳導聲音的功能。適應症包括:

  • 耳膜穿孔超過3個月未自癒
  • 反覆性中耳感染
  • 聽力下降明顯影響生活質量

手術方式有多種,包括內視鏡輔助手術和顯微鏡手術。材料選擇上,醫師可能會使用自體組織(如顳肌筋膜)或人工材料(如矽膠膜)。根據香港耳鼻喉科醫學會的數據,鼓室成形術的成功率約為85%~90%,術後聽力改善明顯。

2. 聽骨鏈重建術:重建聽骨鏈

聽骨鏈重建術適用於聽骨鏈受損或斷裂的患者,這類問題常見於慢性中耳炎或外傷。手術原理是重建聽骨鏈的連續性,恢復聲音傳導功能。適應症包括:

  • 聽骨鏈固定或斷裂
  • 先天性聽骨畸形
  • 術後聽骨鏈功能未恢復

手術方式包括部分或全部聽骨鏈重建,材料可選擇自體骨(如耳廓軟骨)或人工聽骨(如鈦合金聽骨)。香港衛生署的統計顯示,聽骨鏈重建術後聽力提升幅度可達20~30分貝,對改善聽障有顯著效果。

3. 乳突切除術:治療慢性中耳炎

乳突切除術主要用於治療慢性中耳炎,尤其是合併膽脂瘤的患者。手術原理是清除乳突腔內的病變組織,防止感染擴散。適應症包括:

  • 慢性中耳炎反覆發作
  • 膽脂瘤形成
  • 抗生素治療無效

手術風險包括面神經損傷、眩暈和聽力進一步下降。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的數據,乳突切除術的併發症發生率約為5%~10%,術後需密切觀察。

二、中耳手術前的評估與準備

1. 聽力檢查與影像學檢查

術前評估是確保手術成功的關鍵步驟。聽力檢查包括純音測聽和聲導抗測試,以確定聽力受損的程度和類型。影像學檢查如CT或MRI可幫助醫師了解中耳結構的具體情況。香港的醫療機構通常會提供全面的術前評估,以制定個性化手術方案。

2. 醫師諮詢與手術方案制定

患者需與耳鼻喉科醫師詳細討論手術方案,包括手術類型、麻醉方式和預期效果。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(如年齡、健康狀況)制定最佳方案。香港的公立醫院通常會提供多學科會診,確保手術安全性。

3. 術前注意事項(如停藥、飲食)

術前一周需停用抗凝血藥物,避免術中出血。術前8小時禁食,以防麻醉時嘔吐。香港的醫院通常會提供詳細的術前指引,確保患者做好充分準備。

三、中耳手術的過程與風險

1. 麻醉方式選擇

中耳手術通常採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,具體取決於手術類型和患者狀況。全身麻醉適用於複雜手術,如乳突切除術;局部麻醉則多用於鼓室成形術等簡單手術。

2. 手術步驟與技巧

手術步驟因類型而異,但通常包括切口、病變清除、結構修復和縫合。醫師會使用顯微鏡或內視鏡進行精細操作,以減少組織損傷。

3. 手術風險與併發症(如感染、聽力下降、眩暈)

手術風險包括感染、聽力進一步下降、眩暈和面神經損傷。香港的數據顯示,併發症發生率約為5%~10%,但多數可通過術後護理避免。

四、中耳手術後的護理與復健

1. 傷口護理與感染預防

術後需保持傷口清潔,避免感染。醫師會開具抗生素和止痛藥,患者需按時服用。香港的醫院通常會提供術後護理包,包括消毒藥水和敷料。

2. 聽力復健與功能恢復

術後聽力恢復需時數週至數月,患者需避免劇烈運動和噪音環境。聽力復健包括聽力訓練和使用助聽器,以改善聽障問題。

3. 定期回診追蹤檢查

術後需定期回診,監測聽力恢復情況和傷口癒合。香港的公立醫院通常會安排術後1個月、3個月和6個月的追蹤檢查。

五、中耳手術的常見問題與解答

1. 手術費用與保險給付

香港的中耳手術費用因醫院和手術類型而異,公立醫院收費較低,私立醫院則較高。部分保險計劃可涵蓋手術費用,患者需提前咨詢保險公司。

2. 手術後聽力恢復時間

聽力恢復時間因人而異,通常需數週至數月。醫師會根據恢復情況調整治療方案,以達到最佳效果。

3. 手術後注意事項

術後需避免游泳、乘飛機和劇烈運動,以防傷口受壓或感染。患者應遵循醫師的具體指示,確保順利恢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