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寶發燒怎麼辦?新手爸媽必讀的退燒指南

bb發燒,發燒溫度

寶寶發燒讓爸媽好擔心

當寶寶發燒時,新手爸媽往往會感到手足無措,尤其是第一次遇到bb發燒的情況。發燒是兒童常見的症狀之一,但對於父母來說,看到孩子體溫升高,心裡總是充滿擔憂。事實上,發燒本身並不是疾病,而是身體對抗感染的一種自然反應。了解發燒的原因、正確測量發燒溫度以及掌握居家護理技巧,能夠幫助爸媽們更從容應對。

寶寶發燒的定義與測量方式

發燒的定義因年齡而異。對於三個月以下的嬰兒,肛溫超過38°C即為發燒;而三個月以上的寶寶,肛溫超過38.5°C則屬於發燒。常見的體溫測量方式包括:

  • 肛溫:最準確,適合嬰幼兒。
  • 耳溫:快速方便,但需注意測量角度。
  • 額溫:非接觸式,適合睡眠中的寶寶。
  • 腋溫:較不準確,通常需加0.5°C校正。

測量時應確保環境溫度適中,避免剛洗澡或包裹過多影響結果。若bb發燒溫度持續升高,建議每4小時監測一次。

寶寶發燒的常見原因

寶寶發燒的原因多種多樣,最常見的是感染,包括病毒性(如感冒、流感)和細菌性(如中耳炎、肺炎)感染。根據香港衛生署數據,約60%的兒童發燒由病毒感染引起。其他原因還包括:

  • 疫苗接種:部分疫苗接種後可能引起低燒。
  • 長牙:可能伴隨輕微發燒,但通常不超過38°C。
  • 環境因素:過度包裹或高溫環境也可能導致體溫升高。

寶寶發燒的症狀觀察

除了關注發燒溫度,爸媽還需觀察其他症狀:

  • 行為變化:哭鬧不安、精神萎靡或嗜睡。
  • 食慾:拒絕進食或奶量明顯減少。
  • 皮膚:出現皮疹或嘴唇發紫。
  • 呼吸:呼吸急促或困難。

這些症狀可能提示病情嚴重,需及時就醫。

寶寶發燒的居家護理技巧

對於輕微發燒,居家護理至關重要:

  • 穿著:避免過度保暖,選擇透氣棉質衣物。
  • 補水:母乳、配方奶或溫開水少量多次補充。
  • 溫水擦浴:用32-34°C溫水擦拭頸部、腋下等大血管處。

退燒藥使用注意事項:

藥物 適用年齡 劑量
乙醯胺酚 3個月以上 10-15mg/kg/次
布洛芬 6個月以上 5-10mg/kg/次

切勿交替使用不同退燒藥,避免過量。

何時應該帶寶寶就醫?

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:

  • 三個月以下嬰兒發燒超過38°C。
  • 發燒持續72小時以上。
  • 出現抽搐、意識模糊或呼吸困難。
  • 皮膚出現紫斑或瘀點。

香港醫院管理局建議,若bb發燒伴隨拒食、活動力極差,即使溫度不高也需就診。

寶寶發燒的預防方法

預防勝於治療:

  • 衛生習慣:勤洗手,特別是接觸寶寶前。
  • 疫苗接種:按時完成免疫接種計劃。
  • 環境管理:保持室內通風,避免人群密集場所。

正確判斷,安心照顧

面對bb發燒,保持冷靜最重要。記住發燒是身體的防禦機制,重點在於觀察整體狀況而非僅關注發燒溫度。掌握正確知識,必要時尋求專業醫療協助,才能讓寶寶得到最適當的照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