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中耳炎反覆發作?了解原因與預防策略

急性中耳炎

一、急性中耳炎反覆發作的定義與影響

急性中耳炎反覆發作,醫學上稱為「反覆性急性中耳炎」,指的是在短時間內(通常為6個月內)發生3次或以上的急性中耳炎感染。這種情況常見於兒童,尤其是2歲以下的幼兒,但成人也可能受到影響。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,約有15%的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反覆性急性中耳炎,這不僅影響聽力發展,還可能對生活質量造成長期影響。

反覆發作的急性中耳炎對聽力的影響不容忽視。中耳腔內的炎症會導致鼓膜腫脹,甚至積液,長期下來可能引發「傳導性聽力損失」。若未及時治療,更可能演變為慢性中耳炎,進一步損害聽力。此外,反覆感染還會影響兒童的語言發展和學習能力,成人則可能出現耳鳴、眩暈等症狀,嚴重時甚至引發腦膜炎等併發症。

二、導致急性中耳炎反覆發作的常見原因

急性中耳炎反覆發作的原因複雜,以下是幾個主要因素: 經常大便 急性中耳炎症狀

  • 抗生素濫用:過度使用抗生素會導致細菌產生抗藥性,使得治療效果降低,感染更容易復發。香港大學的研究顯示,約30%的急性中耳炎病例因抗生素濫用而出現抗藥性問題。
  • 咽鼓管功能障礙:咽鼓管連接中耳與鼻腔,負責平衡中耳壓力。若功能異常(如兒童咽鼓管較短且水平),容易導致細菌或病毒逆行感染。
  • 免疫力低下:免疫系統較弱的人群(如幼兒、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)更容易反覆感染。
  • 過敏:過敏性鼻炎會引起鼻腔黏膜腫脹,間接影響咽鼓管功能,加重中耳炎風險。
  • 其他潛在因素:鼻竇炎、腺樣體肥大(常見於兒童)或長期暴露於二手煙環境,也可能導致反覆感染。

三、如何預防急性中耳炎反覆發作?

預防反覆性急性中耳炎需從多方面著手:

增強免疫力

均衡飲食(如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、鋅)、適度運動(每週至少150分鐘)和充足睡眠(成人7-9小時,兒童10-12小時)有助於提升免疫力,減少感染機會。

改善咽鼓管功能

鼻腔沖洗(如使用生理鹽水)可減少鼻腔分泌物堆積,避免用力擤鼻涕(應單側輕擤),以降低細菌進入中耳的風險。

控制過敏

避免接觸過敏原(如塵蟎、花粉),必要時使用抗組胺藥或鼻噴劑,以減輕鼻腔炎症。

及時治療相關疾病

若合併鼻竇炎或腺樣體肥大,應積極治療。例如,腺樣體切除術可顯著降低兒童反覆中耳炎的發生率。

鼓膜置管術

對於嚴重反覆發作的患者,醫生可能建議鼓膜置管術,透過小管子維持中耳通氣,減少積液和感染。

四、反覆性急性中耳炎的治療選擇

治療需根據患者年齡、發作頻率和嚴重程度制定:

治療方式 適用情況 注意事項
長期低劑量抗生素 高風險兒童(如6個月內發作≥4次) 可能引發腸胃不適或抗藥性
鼓膜置管術 持續中耳積液或聽力受損 需定期追蹤,管子通常半年後自行脫落
手術治療 腺樣體肥大或結構異常 術後恢復期約1-2週

五、生活方式調整與自我管理

日常生活中的小改變也能降低復發風險:

  • 戒菸與避免二手煙:煙霧會刺激呼吸道,加重咽鼓管功能障礙。
  • 環境衛生: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使用空氣清淨機減少過敏原。
  • 壓力管理:壓力會削弱免疫力,可透過冥想、瑜伽等方式放鬆。

若症狀持續或惡化,應及時就醫,避免延誤治療黃金期。